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第二百五十五章 先生千古,国士无双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28gl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我也先立个flag,今晚不哭。”


在网友们的一番热议下,第二期在央台和企鹅视频同步播出。


可这些扬言不让骆墨得逞,今晚绝不掉眼泪的人,怎么都想不到,节目刚开始,一个人的出现,一个名字的出现,就让他们的泪腺开始不听使唤起来。


很多观众也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,骆墨为什么会写下:“天工开物,国士无双。”


第二期一开始,先是和第一期一样,播放了一段重复的片头。


片头结束后,则又是那一套常规操作,一身黑衣的骆墨大步走到舞台中央,然后在书桌前落座。


只不过这一次,书桌上多了一盏很有年代感的台灯。


只见他一拉台灯,灯亮之后,就翻开了一本书,开始叙述起了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,由此来引出《天工开物》。


第一期引出《尚书》的人物,是敦煌的道士。


第二期引出《天工开物》的人物,则是大家都知道的——袁爷爷!


只见在骆墨的沉声叙述中,舞台另一侧,话剧演员们开始还原起了场景。


一个穿着衬衫,将衬衫插进裤腰带里,头发向后梳,整体看着偏瘦削的中年人就此出现。


字幕上,打着他的名字。


他姓袁,杂交水稻之父,网友称其为当代神农。


仅仅只是这样一个画面,弹幕就开始翻涌不息。


“瞬间就泪目了。”


“袁老千古!”


“袁爷爷!怪不得是国士无双!”


“这个以前频繁出现在课本上,新闻中,电视里的老人,如今再也见不到了……..”


只见他带着学生,正在研究一株水稻。


学生看着它,道:“如果水稻都像这样,那就是亩产上千斤啊!”


这时候还是一头黑发的袁老对学生道:“对!亩产上千斤,这样的话,我的禾下乘凉梦,就完成了第一步。”


“禾下乘凉梦?”一名女学生问道。


“对啊。”袁老道:“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稻子,长得有高粱那么高,这个穗子,有扫帚那么长。这个籽粒,有花生米那么大,每个人都可以在稻穗下乘凉。”


“要是真能实现这个美梦,那么全华夏的人,就都不缺大米吃了。”戴着眼镜,皮肤被晒红的男学生道。


一旁女学生则笑着打趣道:“全世界的人都不缺大米吃!”


袁先生则在一旁跟着一起哈哈大笑。


他的笑容是如此灿烂,眼神里好似还带着对自己【禾下乘凉梦】的期许。


这个话剧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,然后节目组的【服化道】又太用心了。


这使得他和那个人,实在是太像了。


一个让大家吃得饱的人,却那么瘦,那么瘦……….


对了,他还养了一只猫,叫袁花花。


还记得那张点赞破百万的画吗,那张小猫在稻谷下睡着的画。


并配文:“袁花花,在香香的稻谷下睡着的话,你会梦到爷爷吗?”


第二期的画面中,袁老和学生们开始进行了试验,想看看第二年的结果。


在画面转换之前,一阵风儿吹过,吹拂了那株最特殊的水稻。


弹幕里,立刻就有网友发出了那句话,来搭配这个画面。


——“风吹麦浪,就是他的灵魂回响。”


画面在此刻一暗,一年时间悄然而过。


骆墨低头看着书籍,继续念着:“第二年春天,袁爷爷将这株水稻的种子,播种到了田地里。”


“谁想到,到了禾苗抽穗的时候,早的早,迟的迟,高的高,矮的矮,参差不齐。”


画面再次切换,来到了戏剧演员那边。


稻田旁,同一批学生问道:“袁老师,为什么会这样。”


袁老回答道:“很可能是因为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,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。”


学生又问:“袁老师,水稻不是没有杂种优势吗?”


袁老说着:“当然有,杂种优势,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。早在1637年,出版的《天工开物》中,就记载着养蚕业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………”


就在这样的情况与形式中,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这部典籍。


这种引子的形式,和第一期是类似的。


只不过,第一期里,大家都是在伏生出现后才开始哭,如今,宋应星都还没出场,很多观众看着弹幕,看着画面,就哭得喘不过气来。


“袁老的墓盖上方端正的摆放着两碗米,碗上写着: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。”


很多观众们看到这句话,不由得想起了先前看过的一段采访。


袁爷爷道:“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,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。你年纪轻不知道,上世纪六十年代啊,饥荒的时候,饿死人呐。”


“您是不是特别害怕,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?”记者问道。


袁老沉声认真地道:“不可能了。”


是啊,因为有您,不可能了。


只是如今……..


往后,每一缕升起的炊烟,都是来自人间对您的缅怀。


先生千古,国士无双。


........


(ps:第二更,求月票!)


第二百五十五章 先生千古,国士无双[2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