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第563章早有准备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28gl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浩浩荡荡的流民大军,朝着朔州方向涌去。


作为必经之道的平阳县,家家户户闭紧门窗,通往武都县的大道上平坦无阻。


平阳县令的态度很明显,那就是巴不得赶紧把这些流民送到朔州去。


如此动静,自然瞒不过云州方面的眼睛。


此刻,朔州刺史府内,崔三论正在给牛锦一等年轻官员授课。


顾南夕重用年轻学子,好处是这些学子敢想敢做,充满冲劲,不被官场上的陋习所捆绑。


坏处就是这些年轻学子的治理经验还是太少了,容易冲动行事。


崔三论的到来,就极大地补全这块短板。


崔三论坐在椅子上,底下是一众聚精会神的学子官员。


“今天,我们主要讲的是如何平抑物价。其中,粮价是最关乎百姓的一条。”


“大周立国之初,开宝四年,市面上米贵,于是官府硬性定价一斗米七十钱。”


崔三论把视线投向底下的一名学子,方才他提出,要在云州朔州固定米价。


“但这个定价过低,如果以这个价格把粮食运到京都去,粮商会亏死。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往京都运米。”


“城里原本储藏的米也不肯出售,黑市上米价越来越贵。如果是你们,你们会如何做?”


提出固定米价的学子,不好意思地垂下头。


他原本以为自己提出来的这个决策是万无一失的,却没想到,原来早就有前人试过了。


这么久远的事,牛锦一等人根本就没听说过。


他们在书院里虽然学过各种文书,历史上的政策,但看的都是大方面,很少聚集到实操以及粮价这种细微之处。


牛锦一目光闪闪:“打击囤积居奇,树典型,问责相关官员。”


崔三论摇了摇扇子:“当时,周太祖也是这样做的。但直到十月,米价依旧没有降下来。”


牛锦一和同伴们面面相觑。


见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,崔三论继续道:“后来是组织了十万石江淮米,运输到京都,这才缓解了危机。等到运河修好后,每年漕运高达五百万石。京都储粮丰富,粮价才大跌。”


“等到周太宗端拱二年的时候,每斗米市价最低达到十钱。”


崔三论又抛出来一个问题,让大家思考:“但谷贱伤农。农人忙碌一年,种的粮,去掉税收,再换成钱财,甚至不及商人一个月的利润。这就导致越来越没有人愿意种田。如果是你们,你们该如何解决?”


牛锦一人冥思不想,还没有想出头绪,就见有人来报。


“大股流民从河中郡方向,进入朔州。”


崔三论当即下课,让大家赶紧去处理政务。


对于这些流民,朔州从上到下,早就做好了应对。


县城大门,架起几个铁锅,熬煮稀粥。


这些粥很稀,只能保证人不会被饿死,想要吃饱,是万万不可能的。


在粥棚旁边,则设有专人负责登记。


流民们原本是何职业?是种田的,铁匠还是木匠?


第563章早有准备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